吾翁早具金刚眼,照耀大千无间歇。去秋忽唱还乡行,谁识双林未入灭。
四百罗浮山君长,守护无缝威凛烈。譬如皓月被云掩,是月光明岂曾歇。
眼光所照亦复然,妄情瞥起即区别。还将佛子区别智,消尽妄情光不二。
江南姑熟有虞山,山中长者名远被。如椽大笔干云汉,电抹风摇生妙义。
点笔此光出笔端,恰与长者同巴鼻。石弟克绍吾家种,代师远走五千里。
褦襶久藏妙喜机,笑揖张君等儿戏。出门一句为余言,始信脚根方点地。
壬寅春三月石鉴覞弟奉师命入阊门为先师翁乞塔铭于钱牧斋先生赋此为赠。明代。释今无。 吾翁早具金刚眼,照耀大千无间歇。去秋忽唱还乡行,谁识双林未入灭。四百罗浮山君长,守护无缝威凛烈。譬如皓月被云掩,是月光明岂曾歇。眼光所照亦复然,妄情瞥起即区别。还将佛子区别智,消尽妄情光不二。江南姑熟有虞山,山中长者名远被。如椽大笔干云汉,电抹风摇生妙义。点笔此光出笔端,恰与长者同巴鼻。石弟克绍吾家种,代师远走五千里。褦襶久藏妙喜机,笑揖张君等儿戏。出门一句为余言,始信脚根方点地。
今无(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万氏子,年十六,参雷峰函是,得度。十七受坛经,至参明上座因缘,闻猫声,大彻宗旨。监栖贤院务,备诸苦行,得遍阅内外典。十九随函是入庐山,中途寒疾垂死,梦神人导之出世,以钝辞,神授药粒,觉乃苏,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师命只身走沈阳,谒师叔函可,相与唱酬,可亟称之。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请藏入北,过山东,闻变,驻锡萧府。十四年回海幢。今无为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台全集》。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
释今无。 今无(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万氏子,年十六,参雷峰函是,得度。十七受坛经,至参明上座因缘,闻猫声,大彻宗旨。监栖贤院务,备诸苦行,得遍阅内外典。十九随函是入庐山,中途寒疾垂死,梦神人导之出世,以钝辞,神授药粒,觉乃苏,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师命只身走沈阳,谒师叔函可,相与唱酬,可亟称之。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请藏入北,过山东,闻变,驻锡萧府。十四年回海幢。今无为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台全集》。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感怀冬夜。明代。赵迪。 穷冬天地闭,积雪暗河关。身世随孤雁,家林隔万山。江声回积梦,灯影对愁颜。遥夜心千里,萧萧两鬓斑。
和王德和知县谒萧千岩韵二首 其一。宋代。袁说友。 虚名误壮夫,黄金变颜色。谁欤帛米谋,困此刍狗迹。安和一榻上,精神馀笔力。我欲造之深,剧谈忘漏刻。
送李知章下第归河北。宋代。晁补之。 斗鸡击剑邺王台,万古英雄死不埋。子去悲歌宜有和,露萤白首亦常材。
相书语(张璟藏论妇人相引此)。两汉。佚名。 目有四白,五夫守宅。